|
|
已閱:5020 2017-11-10 16:15:11 |
企業家比企業主多了什么? 來源:無錫日報 2017年11月2日 企業家精神是一種“創造性破壞”力量,是長期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動力。改革開放以來,無錫這片經濟活躍之地留下了一代企業家奮斗的身影;歷來重工恤商的優良傳統,是無錫能出企業家、企業家能發揮作用的重要基礎。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亦不乏企業主精神不振、價值信仰走偏等癥狀出現,在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大背景下,更顯出其消極性,其潛在危害不可小視。在轉型升級的當下,人們不禁考問:從企業主到企業家,到底缺了什么? 多定力:咬定主業不放松 “如果王總中途放棄,轉向其他‘來錢快’的行業,肯定不會有現在的華洋。”無錫華洋滾動軸承有限公司辦公室負責人沈柯向記者介紹,上世紀80年代,正值民營經濟風起云涌之時。當時還在工廠抱著廠長“金飯碗”的無錫華洋滾動軸承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富金毅然“下海”創業。二十多年,華洋一直堅持跟軸承打交道。當同行業者面對浮躁的社會風氣,恨不得“賺今天的錢、今天就賺錢”,王富金反而更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堅守主業不動搖,把軸承做到行業極致。 疾風知勁草。當經濟下行壓力凸顯時,一些耐不住寂寞的企業“由實轉虛”紛紛逃離制造業,浮躁綜合癥日益侵蝕企業家精神,能夠像華洋這樣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企業尤為可貴。 “大家想的都是一夜暴富,浮躁、投機取巧心態比較普遍,缺少老老實實做事的精神,所以知名品牌、百年企業越來越少。”江南大學研究錫商文化多年的教授莊若江指出,現在很多企業羨慕德國、日本有大量的“隱形冠軍”,其實,任何一件事情堅持用心做,就能成為專家和贏家。 她告訴記者,當年榮家為了提高面粉質量,加工工藝改進、設備引進,而且專門培育糧食基地,從源頭開始提升產業鏈的品質;唐家生產棉花在張家港開發了3000畝棉田,專門派人監管種植,就為了實現標準化;薛家統一培育蠶種,讓農戶按標準化養殖方法養蠶,產出來的絲在國際上才有競爭力……“老一輩民族實業家為了打響品牌想方設法去創新創造,今天我們的企業家還有這種定力做好自己的品牌嗎?”莊若江的追問擲地有聲。 靠利用各種關系資源,靠商品買賣,靠忽悠,沒有自己品牌意識的,是商人;堅持自己的理念,堅持創立自主品牌,在市場上敢于直面競爭的,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才是企業家。 多責任:“經濟人”之外更添“社會人”良心 “只顧賺錢,罔顧底線,這樣的人做不成企業家。”質量和誠信是企業發展的基石,企業家的誠信意識很重要。無錫市工商聯副主席、文思海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段濤說,十多年前無錫軟件行業剛剛起步,很多老板都比他能說會道、善做宣傳,但他堅持企業要誠信經營,不靠忽悠。如今,那些“能說會道”的企業早已不見,文思海輝卻成了無錫軟件業的標桿。“誠信是一個企業家對社會的承諾,是一個企業家應當堅守的底線。” 不顧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是一些企業只算“經濟賬”,不顧社會成本的表現。“發展豈能以犧牲環境、犧牲后代利益為代價?”無錫市工商聯副主席、宜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東良痛心于時常見諸報端的企業污染問題。 無錫市工商聯副主席、無錫金衛星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唐冠玉表示,民營企業家不僅要創造更多社會財富,還要有社會擔當和家國情懷,要扶貧濟困,幫助更多人走向共同富裕。 “國外企業家為什么熱衷慈善事業?因為這個群體不僅有實力,更有創造社會精神財富的責任擔當。”在無錫市總商會副會長、江蘇民營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裁胡穎看來,同國外很多企業家相比,國內很多公司老板對勞工權益保障、環境保護、公益慈善等并不熱心,企業主群體總體上社會責任感不強,能躲則躲,主動作為的少。 更可怕的是,與社會公益、社會責任疏遠的同時,一些老板卻熱衷與公權力“親密接觸”。“這類人顯然不能成為企業家。”無錫市工商聯副主席、無錫商匯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孫銀龍認為,這類人利用政策不完善的空子“尋租”,將精力主要用在搞關系上,而不是正當經營上。 企業家是一個龐大的財富創造群體,他們的快速崛起可能帶來更多的財富機會,但如果沒有“責任”二字在心,則可能引向更多焦慮和風險事件。 多創新:“創造性”攸關經濟轉型 時至今日,我市企業家數量不多、企業家創新動力不足的狀況依然存在,給企業自身發展和經濟轉型以及社會風氣都帶來一系列負面效應。 在無錫市工商聯副主席、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嚴奇看來,企業家除了具有相同的身份特征外,還具有一定的精神特征。他認為,與喬布斯、張瑞敏、董明珠、任正非等大佬相比,無錫真正能稱得上“企業家”的不多,絕大多數只能算是老板。“他們普遍缺乏一些核心的精神品質,這其中最為重要的,主動創新意識欠缺。” 在嚴奇看來,民營企業創意創新相對比較匱乏,通過供給滿足消費、引導消費的能力弱。不像國外的一些企業家,能夠通過創新引導全球的消費潮流。“人們為什么追捧日本的商品?就是因為這些產品非常貼合人的需求,連你沒有考慮到的細節都幫你提前想到了,自然受歡迎。”嚴奇說道。 由缺乏創新帶來的過度競爭,乃至惡性競爭,更成為行業之痛。“不應該看到別人有錢賺,馬上就來搶,就去爭,大家都碰得頭破血流。”嚴奇說。 在過往的采訪中記者也注意到,仍有相當一部分企業負責人沒有意識到企業突圍的動力源自自身的“創造性”。他們有的長期靠模仿過日子,生產的產品更新周期漫長無比;有的只會依靠低價格的勞動力生存,對企業要素資源的配置就是簡單的作坊式;有的只是一味埋怨政府不給力,卻不去發現和開拓新的市場空間。由此導致的惡果是企業的利潤下滑,無法走出困境,不能直面轉型,更有甚者成了“僵尸企業”。 “照搬過去的成功經驗去指導企業未來,這樣的做法是很危險的。”在蔣東良看來,務實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本質,當前最可怕的不是外在的困難如何多,而是經營者的思想僵化、因循守舊、進取心消弭等,即企業家精神的減退。 企業家作為參與社會經濟最活躍的群體,最能夠感受到經濟的變化和時代的脈動。沒有一種充滿創新、創造的精神引領企業,沒有一種充滿朝氣、銳氣的精神變革社會,市場風氣乃至社會風氣將趨于浮躁和喧囂。 http://epaper.wxrb.com/paper/wxrb/html/2017-11/02/content_671808.htm http://tzb.wuxi.gov.cn/doc/2017/11/10/1587176.shtml |
『關閉本窗口』 |
Copyright (c) 2005-2024 m.kngzk.cn All Rights Reserved.版權所有 宜安控股江蘇建設有限公司 |